如何全局、精准、高效地进行分布式系统的稳定性建设工作?针对此问题,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牵头,联合云杉网络等来自混沌工程实验室的37家企业共同编制了《分布式系统稳定性建设指南》蓝皮书,已于日前在首届“精益软件工程大会”上正式发布。
可观测技术作为保障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云杉网络DeepFlow可观测性平台,基于自主研发的零侵扰采集和高性能实时数仓等创新技术,实现对网络、系统、应用的全栈指标采集和全链路追踪,并结合云资源知识图谱实现100+维度指标数据的动态标注,构建多维度、一体化的可观测性平台。
目前DeepFlow已在银行、保险、证券、电力、运营商5G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帮助企业客户在实现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再为IT系统的稳定性担忧。
云杉网络凭借着大量的在混合云、容器、微服务全栈虚拟化环境下可观测技术实践和实战经验,参与了《分布式系统稳定性建设指南》蓝皮书以及分布式系统稳定性相关标准的编制工作,并在蓝皮书的运维方案设计版块,对可观测设计的数据采集能力,基础设施、系统服务、应用依赖、业务运行覆盖资源指标,高性能采集、零侵扰部署、低资源消耗提出建议,推动系统稳定性建设步入规范化时代。
《分布式系统稳定性建设指南》作为一份总体性的稳定性建设指南,在业界首次从全局角度出发对分布式系统稳定性建设工作进行拆解和分析,务实、有效地输出有价值的观点,能够比较全面地帮助中国企业在分布式系统建设、配套组织、运营机制设计层面进行指导落地,实现国内软件发展向更高目标迈进。
解读视频回看链接:
https://m.inmuu.com/v1/live/news/1812964
云杉网络
June 24, 2022
云杉动态, 技术干货